01
这几天,微信群流传着一份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于2024年4月15日发布的一篇文章,文章称“广东的互联网业态公司遭受异地逐利性执法,生存难以为继。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我省新经济、新业态涌现,大量民营企业在移动支付、移动购物、数字健康等领域先行先试,逐渐成为全国该行业的领军企业。然而,这些企业也因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纠纷问题遭遇异地逐利性执法。据了解,近年来,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市已成为异地执法的高发地。以广州市为例,自2023年以来,朴朴、壹健康、九浚等近万家企业遭遇异地执法,这些企业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而且大部分案件存在较明显的逐利性执法动机。”

这种出于利益的驱动,而违法异地抓捕民营企业家,查封、冻结、甚至划转外地企业财产和个人财产,这种趋利性异地执法,在法律圈被称为“远洋捕捞”。
这类案件办案人员惯用的手法是:侦查阶段就强行查封、冻结企业财产,并抓捕公司老总与高管,然后通过威胁、恐吓的手法达成财罪交换。
“远洋捕捞”的目的是为了搞钱。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一派出所所长刘某,在办理武汉远成集团涉嫌非法经营一案中,明确向公司法人代表称“办案初衷就是要搞点钱,一两千万就行了”、“我的初衷是搞点钱的,我每次办这种案子都这样搞的”。
我手头一个案件的办案机关也是明目张胆地想搞钱。当事人是北京一家搞话费充值业务的公司,某省一地方的公安在没有明确证据证明公司涉嫌违法犯罪的情况下,就强行停掉公司业务运营的全部服务器,导致公司业务全部中止。随后抓捕公司老总以及主要管理人员,把他们抓到当地的警察培训中心进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期间,办案人员对公司员工威胁恐吓,强迫他们认罪。在办案人员转款即放人的逼迫下,公司被迫将一千六百多万元划转到办案人员指定的账户,此举导致公司濒临破产。
这两年,随着各地地方财政越来越紧张,也由于罚没收入归于地方财政,在利益的驱动下,这就导致不少地方的司法机关到外地进行“远洋捕捞”无比热衷与积极。
经济发达地区不出意料成为“捕捞”的重灾区,不少穷乡僻壤的不发达的基层司法机关,跑到经济发达的地方抓民营企业家,那些被“远洋捕捞的民营企业,有些可能只是存在一般的行政违法,有些可能连实质的被害人都没有,所谓的被害人办案人员通过‘碰瓷式执法’或者‘钓鱼执法’得到的。总之为了搞钱,与案子沾边的要抢来办,不沾边的也要强行立案办理。
当地的司法机关对外地的“远洋捕捞”做法肯定是深恶痛绝的。杭州的社交电商吸引了很多外地司法机构前去执法,为此杭州九堡派出所发了一个公告,公告明确:如发现杭州市以外的公安机关,在没有九堡派出所或上城区公安分局民警陪同下,非法入企办案的,请立即:110报警+录像取证。

还有作为小商品市场的集散地的浙江义乌,由于频受异地执法的影响,义乌公安不得不以发公开信的形式劝戒各地同行:“对于一些过度执法、选择性执法,义乌公安将不予支持,并将认为具有过错的情形,上报相关部门,由主办方承担相应执法活动的责任。
天天说要保护民营企业,可搞垮一家民营企业,只需要一次抓捕就足够了。
在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文章提到的广东壹某健康集团,也是被不发达地方的司法机关实施了“远洋捕捞”。那家企业在广东省属于“专精特新”企业,其在2022年就实现了24.23亿元收入,在去年6月底提交申请赴港上市。没想到在2023年10月份,河南省焦作、商丘两市公安局以该集团企业涉嫌诈骗为由,出动1600多名警力到广州市,对壹某健康集团旗下的子公司进行“远洋捕捞”,本来涉案总金额为只有60多万元,可河南焦作、商丘的办案人员居然先后冻结该集团子公司相关账户64个,冻结资金7.58亿元。从这可以看出办案机关搞钱的意图非常明显。
此举导致壹某健康集团被迫撤回赴港上市的申请,并因资金问题陷入工厂停工、生产停摆、经营难以为继、员工工资难以发放的境地,集团业务陷于瘫痪,至今未能恢复正常的生产和运营。
一家好好的企业,因为河南司法机关的“远洋捕捞”而陷入近乎垮掉的地步,这令人多么的痛心与愤怒!